栏目分类

你的位置:欧宝体育平台www.957q.com安全 > 新闻动态 > 孩子有这4个特点, 不是叛逆, 而是在向我们“求救”

孩子有这4个特点, 不是叛逆, 而是在向我们“求救”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3:43    点击次数:82

一群家长聊天,其中一位宝妈说:

“我真的快疯了。女儿现在天天跟我对着干,说她一遍,她顶我十句;让我写作业,她偏偏要玩。

这还没到青春期呢,就叛逆成这样,将来还得了?”

我问她:“你女儿是不是经常跟你说一些以前不会说的话?比如:‘你是不是不爱我了?’、‘你总是骂我,你讨厌我’?”

她一愣:“你怎么知道?她前几天才跟我说,‘你只爱弟弟,不爱我’。”

我笑了笑。

很多时候,孩子的“叛逆”,并不是在故意跟父母作对,而是在用孩子的方式,向我们“求救”。

只是他们不会说:“妈妈,我最近很累,很焦虑,很需要你陪陪我。”

于是,他们就开始“顶嘴”、对抗、不听话,用这些“讨厌”的行为,表达“我很难受,但我不知道怎么说”。

孩子的很多坏脾气、坏行为,其实是一个个“求救信号”。

如果你家孩子,也出现了这4种表现,一定不要立刻贴标签,而是蹲下来,听听他心里的“呼救”。

一:总是唱反调

我女儿有段时间,特别喜欢顶嘴。

我说“你先把书包整理一下”,她偏偏说“等下,我先玩会儿积木”;

我说“现在太晚了,快去睡觉”,她偏偏不服:“你不是也经常很晚才睡吗?”

刚开始我特别生气,觉得她就是叛逆、没教养、没规矩。

可后来我冷静下来,仔细观察她,就发现了不同。

每次我跟她说话,语气都很急,带着命令;而她眼神里的委屈和防备,也越来越明显。

我突然意识到,她不是不听话,是在告诉我:“你从来不问我想什么,只是一味命令我、控制我。”

孩子常唱反调,也许不是讨厌你,而是觉得你一直忽略了他自己的声音。

越是被误解,他就越想证明自己;越是被控制,他就越要逃脱。

所以,当孩子总是“故意”跟你对着干,不要急着训斥,先停下来问问他:“你是不是觉得我总不理解你?”

你给他一点理解,他才愿意把内心的真实情绪交给你。

二:爱哭爱闹

有次朋友来我家做客,带着5岁的儿子小安。

吃饭的时候,小安因为抢玩具输了,瞬间就哭了,还开始打地板、推别人、撕扯玩偶。

朋友脸一下子就沉下来了,拉着孩子走到一边小声骂:

“你看看你,整天就会哭!一点点事就炸毛,能不能像个男子汉?”

小安哭得更厉害了,整个人窝在角落,缩成一团。

我走过去,蹲下来问他:“你是不是觉得很委屈?你是不是很想玩那个玩具,却没抢到?”

他边哭边点头,像找到了理解他的人。

孩子情绪大,不是矫情,而是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太少。

当一个孩子还不太会用语言表达内心委屈、愤怒、伤心时,他们往往会用哭闹来“倾诉”。

但问题是,我们很多家长,对孩子的情绪特别不耐烦。

孩子一哭,就说“别哭了,有什么好哭的”;孩子一闹,就说“你再闹,我就不要你了”。

情绪没有被接住,孩子只会哭得更狠,闹得更凶。

其实我们该做的,是教孩子认识情绪、表达情绪、调节情绪。

可以说:“妈妈看到你现在很伤心,发生什么事了?你能告诉我吗?”或者说:“你是不是觉得这个玩具特别好玩,所以抢不到很难过?”

当孩子被看见了,他的情绪才能流动,而不是积压。

情绪不被理解的孩子,不是“情绪化”,是太孤独。

三:突然变得沉默、躲避

我曾遇到过一个妈妈,她哭着说:

“我儿子变了,从前爱说爱笑,最近话越来越少了。放学回来就一个人闷在房间,也不跟我说学校发生了什么。我问多两句,他就说‘烦不烦’。我心都凉了。”

我问她:“最近你是不是经常批评他,或者你们之间有过很激烈的争吵?”

她沉默了,说:“前阵子他考试退步,我确实骂了他很多次,还说‘你要是这样,我就不管你了’。”

原来孩子的沉默,并不是冷漠,而是——伤心到无话可说。

孩子最怕的是,自己不再被爱。

当他被批评太多、否定太多时,会开始怀疑:是不是我不好,就不配被爱?是不是我只能表现好,你才会笑?

于是,他不敢说,不敢问,也不敢表达。他以为“说了也没用”、“你听了也只会骂我”。

这时候的孩子,其实最需要的,是一个安全的回应,比如:

“我刚刚太凶了,其实我不是不爱你,我是太担心你了。”

“你可以跟我说任何话,我不会生气的,我只想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。”

当孩子觉得“你不会因为我的失败就不爱我了”,他才敢慢慢从壳里走出来。

沉默,是孩子的“情绪铠甲”。你越温柔,他越愿意脱下它。

四:频繁犯错、搞破坏

有个妈妈说,她女儿最近特别“欠揍”——

明知道不能玩水,她偏偏要把一整杯水倒在地上;

玩具一收好,她偏偏要撒一地;

刚洗好的床单,她非要跳上去踩几脚。

这是不是就是“故意”?

是。

是不是调皮?

也是。

但更重要的是,这背后,往往藏着一句话:“你都不看我了。”

有些孩子,用好行为争取关注;而当他们发现,好行为被忽视了,他们就会开始用“坏行为”引起注意。

哪怕你是生气,是吼,是惩罚——至少你看我了,你的注意力在我身上了。

所以别只看孩子“行为的刺”,要看到“情感的根”。

你可以在他做对一件小事时就给予肯定:

“你自己刷牙了,妈妈发现你真棒!”

“你刚刚把玩具收好了,我看见了,谢谢你~”

当他在正向行为中,感受到关注,他就不需要用“坏”来证明“我存在”。

一个“破坏性”的孩子,往往是一个“渴望被爱的孩子”。



上一篇:正值天下大乱, 国防部突然就三航母表态, 中国不允许有人乘乱搞事
下一篇:没有了